王群,女,汉族,1974年11月生,河南安阳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理事,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河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河南农业大学首届道德模范,河南农业大学最美教师。
研究领域:作物生理生态。
所授课程:作物栽培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农业标准制定与实施,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
E-mail: wangqun177@163.com
教育与研究/工作经历
2016.12-至今,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副主任
2014.12-2015.12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访问学者
2010.10-2014.11 河南农业大学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6.11–2010.9 河南农业大学 博士,副教授
2002.07-2005.12 河南农业大学 讲师,助教
1999.09-2002.06 河南农业大学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硕士
1994.09-1998.06 河南农业大学 农学 学士
承担项目与课题
1、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研究(CARS-02-20),2021,在研,主持。
2、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研究(CARS-02-17),2016-2020,结项,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1201162),“渍涝胁迫下玉米体内多胺变化及其分子调控机制”,2013-2015,结题,主持。
4、十三五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玉米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适应性栽培技术途径“(2017YFD0300300)子课题,结题,主持
5、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00410216),“渍涝胁迫下亚精胺对玉米根系通气组织形成及其分子调控机制”,2021-2022,在研,主持
6、河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阴雨寡照胁迫下夏玉米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2021-2022,在研,主持
7、河南省国际合作项目(124300510013)“基于土壤调控的玉米根层养分高效管理技术研究”,2012-2014,结题,主持。
8、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夏玉米隐性灾害防御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2016,结题,主持。
9、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HY201203100),“黄淮南部(河南)粮食作物轮作均衡增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2-2016,结题,参加。
10、郑州市基础前沿项目,“渍涝胁迫下玉米的稳产减灾调控技术研究”。2014-2016, 结题,主持。
11、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渍涝胁迫下玉米适应机制及其多胺调控代谢研究”,2015-2017,在研,主持。
12、河南省重大公益性项目子课题(091100910100) “河南省夏玉米渍涝机理和调控技术研究”,2009-2012,结题,主持。
(另2012年之前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项目8项)
成果、论文、论著和专利
成果:
1、 2015年,玉米冠层根层优化高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第5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2019年,黄淮南部夏玉米阴雨寡照致灾机理及减灾稳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第1名,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2014年,豫西易旱区小麦-玉米周年均衡增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第3名,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2003年,土壤物理性质对玉米的生态生理效应及其关键调控技术研究,第4名,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2011年,紧实胁迫对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吸收、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第1名,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6、2016年,夏玉米免耕覆盖机械化精播壮苗技术体系研究,第9名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2019年,黄淮南部夏玉米阴雨寡照致灾机理及减灾稳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第1名,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
8、2009年,《作物学通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第3名,河南省教育厅教研成果一等奖
论文:
1.增温对玉米茎秆生长发育、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7):3609-3622
2.花期高温干旱对玉米雄穗发育、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7):3592-3608
3.黄淮南部不同玉米品种机械粒收质量评价及其穗部性状鉴定指标筛选,玉米科学,2021,29(1):112~119
4.淹水弱光复合胁迫对夏玉米根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20, 53 (17): 3479-3495
5.深松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区夏玉米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河南农业科学,2021,50(4):31-39
6.淹水胁迫对不同类型养分及玉米苗期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玉米科学,2018,26(1):74-82
7.紧实胁迫对不同类型土壤玉米根系时空分布及活力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0):2039-2050.
8.紧实胁迫对不同土壤类型玉米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1):4356-4366.
9.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生态学报2009,29(6):3096-3104.
10.Spatial Variation in Carbon and Nitrogen in Cultivated Soils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Potential Effect on Crop Yield. PLOS ONE,2014,9(10)e109188,
11.In Situ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Nitrification, and Ammonia Volatilization in Maize Field Fertilized with Urea in Huanghuaihai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 PLoS ONE 10(1): e0115649. doi:10.1371/journal.pone.0115649.2015
12.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8,19(4):787-793
13.外源亚精胺对淹水胁迫玉米的生理调控效应,作物学报,2012,38(6):1-9淹水胁迫下不同玉米品种根结构和呼吸代谢差异.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4141-4148
14.亚精胺对淹水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玉米科学,2016,24(1)74-80,87.
15.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玉米周年生产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49(4):429-437.
另有论文20余篇
著作:
1.2018-2019 作物学 学科发展报告
2.《作物间作》,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2年8月,副主编
3.《农作物生产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参编
4.《作物群落栽培》,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6月,参编
专利:
1.一种玉米品种耐涝性评价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1410147019.9,第1发明人,2016年授权
2.一种玉米渍涝灾害的综合防控技术,国家发明专利,ZL201410073246.1,第1发明人,2016年授权
3.夏玉米高产的土壤物理结构调控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0910065518.2,第2发明人,2011年授权
4.潮土区高产夏玉米的氮肥施用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0910065496.X,第3发明人,2011年授权。
荣誉:
1.2021年,河南农业大学“优秀工会工作者”
2.2020年,河南农业大学“巾帼标兵”
3.2017年,河南省文明教师
4.2016年,2014-2016年度河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5.2016年,河南农业大学“最美教师”
6.2014年,河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7.2013年,农学院教学优秀人员
8.2013年,河南省科技特派员
9.2011-2012年,河南农业大学“科教服务三农”先进个人,农学院教学优秀奖,年度教学优秀,2011年度教学优秀
国内外学术交流:
1.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暨学术年会,浙江杭州,做大会专题报告
2.2019年,第十六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宁夏银川,做大会报告
3.2017年,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黑龙江哈尔滨,做大会报告
4.2015.5美国,plant stress-omics in changing climate,May 13, 2015,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5.2015.2年美国,69th Northeastern Corn Improvement Conference Agenda February 12, 2015,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6.2014 泰国 12th Asian Maize Conference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on “Maize for Food, Feed, Nutrition and Environmental Security 提交会议论文,并做大会报告
7.2013年 广州,第十三届全国玉米栽培大会,做大会报告
8.2013年,南京,全国植物学大会
9.2012年9月,扬州第十三届作物栽培生理学术研讨会 2012.9.22
10.2011年,杨凌第十二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大会,做专题报
告